门有万里客 其二

门有万里客,车马俨成行。
问客何方去,驾言返旧乡。
主人挽客泣,去思何劻勷。
早晚宁乡井,为予语高堂。
身虽游上国,梦寐怀本疆。
出入承明庐,恩光讵可扬。
我家南山下,田园成久荒。
兄弟共亲邻,几载不同觞。
不如复里闾,输黍故山阳。
岁宴列林麓,酌醴脍元鲂。
尼父称大圣,讵知沮溺良。
临岐莫重叹,与君别非长。
君行慎夙夜,强饭戒风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门有万里客其二》是一首魏晋时期的诗作,作者是曹植。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曹植(约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生前曾被分封为陈王,后遭政治斗争排挤,被贬到北方边塞,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政治失意。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询问诗人为何来自远方。随后,诗人亲自迎接这位远客,发现他原来是来自北方的士族。然而因为战乱,诗人不得不离开故乡,前往吴越地区。通过这首诗,曹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欢迎以及对其身世的同情。通过对客人的询问和回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也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 文化内涵:诗中的“朔方”和“吴越”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象征着诗人的故乡和流放之地。通过对两地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坎坷不平。
  1. 文学意义
  • 乐府诗的特点:作为一首乐府诗,《门有万里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乐府诗集》记载:“乐府者,汉世民间诗赋总称也。”这表明乐府诗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记录民间生活、抒发民众情感。而《门有万里客》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一个具体事件的描写,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 对后世的影响: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受到赞誉,还因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被后人传颂。特别是诗中对友情的真挚表达,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都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除了上述内容,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例如,《门有万里客》的创作时间是在魏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文人的漂泊等都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线索。
  • 研究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例如,诗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对话形式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探索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该诗在《诗经》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呼应,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门有万里客其二》不仅是曹植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对于提升文学修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