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庵图

上清真人方壶徒,寄我颐庵之画图。
淋漓犹带元气湿,笔力直与造化俱。
苍松入云几千尺,石壁倚涧青模糊。
其中茅庵绝低小,绿萝阴阴兔丝袅。
琴瑟在几书连床,终日怡然却纷扰。
青山万古不改色,下有雷鸣合羲画。
逢人须是慎枢机,养生岂在充肴核。
妻孥幸尔免饥寒,儿孙尚愿保清白。
闲来石上横鸣琴,时有玄鹤相和吟。
天风不断飘灵籁,山高高兮水自深。
流云满地直堪把,瑶台玉树秋潇洒。
紫髯九尺古仙人,独跨白骡如白马。
红蕉之衣轻盈盈,欣然邀我吹玉笙。
丹霞明灭降仙侣,阴壑惨淡愁山精。
耸身凌空不可执,七十二峰烟雾湿。
飙轮直度阆风遥,落叶翻飞溪雨急。
自从作官三十年,素餐无补心茫然。
乐天老去思香社,摩诘平生爱辋川。
几回欲筑洪崖圃,今日图中忽惊睹。
恍然境遇神明交,一如梦里游天姥。
可怜多病鬓星星,犹向天池接凤翎。
衰颜渐觉同蒲柳,徒对秋风想茯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俨创作的《颐庵图》是一首诗,而非画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不仅有着山水的壮丽景色,还有对和谐生活的赞颂,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之美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需要了解。胡俨生活在明朝,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书画方面,擅长诗文创作。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在绘画上,他也有着不凡的成就,著有《颐庵文选》和《胡氏杂说》,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从诗的内容来看,《颐庵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象。诗中的“上清真人方壶徒,寄我颐庵之画图”表明,这幅画是诗人根据一位高人的描述所绘,充满了神秘色彩。诗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如“苍松入云几千尺,石壁倚涧青模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之中。这种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琴瑟在几书连床,终日怡然却纷扰”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即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妻孥幸尔免饥寒,儿孙尚愿保清白”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后代子孙的期望。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世界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

诗中的意境之美也为人们所称道。《颐庵图》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它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诗中的山水画面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欣赏和感悟,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期的文化氛围。

《颐庵图》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