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千尺绝尘氛,长见仙都九老君。
手把芙蓉游碧落,身骑鸾鹤下青云。
紫霄台上花初发,金井源头路不分。
自有灵踪通缥缈,谁来访讯接氤氲。
何君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何君洞》是明代诗人胡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由罗洪先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的意境,通过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憧憬。《何君洞》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从《何君洞》的创作背景来看,胡俨是一位生活在明朝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胡俨在洪武二十年以举人身份入华亭教谕,后因文学才华得以进入翰林院,并在国家机构中担任要职。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影响,同时也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从《何君洞》的内容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千尺绝尘氛”的高峰、手把芙蓉游碧落以及身骑鸾鹤下青云等意象,展现了一幅高远而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渴望和向往。诗中的“自有灵踪通缥缈”一句,更是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神秘感,让人不禁思考何为真正的仙都九老君。
从《何君洞》的文化意义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它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写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同时也借诗歌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然和超然物外的崇尚。这首诗通过对何君洞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当时社会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何君洞》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不仅是明代文人胡俨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了解明代文人的文学成就,还可以深入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