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和前韵 其一

喜共真僧陟翠峦,笑谈殊觉道怀宽。
无穷世事机前息,一点灵台静里安。
险峻只宜扶竹杖,清幽端可坐蒲团。
那罗岩下蛟龙恶,弹舌从教钵里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台山和前韵·其一》是明代胡镇的作品。胡镇作为明朝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五台山和前韵·其一》则是他的佳作之一。下面将具体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原文
    野店无灯不欲眠,山僧引宿月明边。
    云生石罅风声急,树老藤萝影自连。
    远岫出云迷去鸟,断崖飞瀑泻悬泉。
    幽人莫话登临事,此道由来只等闲。
  • 译文
    野外的小店没有灯火,我不愿意入眠,因为山中的僧人引我到月色明亮的地方住宿。石头缝隙间飘来的云声急促,树木衰老的藤萝相互连接的影子显得更加深远。远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鸟儿迷失方向飞向远方;断崖上的瀑布像水帘一样从高处倾泻下来。幽静的人啊,不要谈论那些关于登高望远的事情,因为这样的道路向来都是轻松自在的。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五台山和前韵·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 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追求。
  •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该诗作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 作者生平:胡镇生活在一个文学鼎盛的时代,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个人的思想情感。
  • 地域特色: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游人,而作者选择在此地吟咏,既表达了对宗教文化的尊重,也展现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1. 与其他作品比较
  • 对比其他同期作品:如《五台和前韵·其二》,高荥的作品中同样描绘了五台山的自然景观,但胡镇的作品更加含蓄内敛,注重通过景物抒发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 分析不同风格特点:胡镇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而高荥则更多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感悟,两者各具特色,共同丰富了明代诗歌的艺术宝库。

《五台山和前韵·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欣赏之情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朝诗歌创作的一扇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