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驾迈皇邑 其二

夙驾迈皇邑,公去我心悲。
京吴期月程,父母何时归。
所虑大君留,吾侪将畴依。
贤人在高位,庶绩用咸熙。
子产往作相,嗣之来者谁。
大君一内外,留遣皆贤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夙驾迈皇邑 其二》是明代祝允明的作品。下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与时代背景
  • 作者介绍: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其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和“枝指山人”。他是汉族长洲(现江苏苏州)人。
  • 时代背景:该诗作成于明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感情。《夙驾迈皇邑 其二》的创作,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文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夙驾迈皇邑,公去我心悲。京吴期月程,父母何时归。所虑大君留,吾侪将畴依。贤人在高位,庶绩用咸熙。子产往作相,嗣之来者谁。大君一内外,留遣皆贤才。

  2.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祝允明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往往具有一种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 主题思想:《夙驾迈皇邑 其二》这首诗通过描述官员离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清廉政治的向往。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贤能之士的期待。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遭遇,更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他的诗作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祝允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展现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的思想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 社会影响:祝允明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1. 文化意义
  • 哲学思考:《夙驾迈皇邑 其二》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权力、道德和责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叙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矛盾,引发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
  • 文化传承:祝允明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夙驾迈皇邑 其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祝允明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