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济岩

自予领兹土,岁暮再更籥。
山灵识予晚,相见两错愕。
未入意已澄,暂憩神益矍。
怒石排虚空,惊枝互缠络。
森苍来扑眉,流翠欲粘屩。
援引探层扉,混沌何年凿。
阴风万窍呼,返照漏萤爝。
耽胜拟延搜,怖奇旋中却。
至人七日定,定后竟何著。
石床屯古云,灵液垂酥酪。
𣂏波一勺多,疗此千顷涸。
怊怅遵归途,鸟去烟漠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灵济岩”是姚鼐创作的散文,该文作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泰山北部的灵岩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内容: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姚鼐,清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作品以典雅庄重著称。
  • 作品创作时间:姚鼐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四游览灵岩时所作。
  1. 主要内容
  • 文中描述了灵岩的壮丽景象,如“高千余雉”、“形如石垒”,并提到周围群山像玉环环绕。
  • 提及灵岩寺的幽静环境,“积雪林下,初日澄澈”。
  • 描述了游历灵岩时的亲身经历,由泰安来灵岩游览,因公事未能同行的朱子颍和聂剑光的引导。
  1. 艺术特色
  • 描写手法:姚鼐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如“寒光”从游客角度写出灵岩寺天气之寒的特点。
  • 结构布局: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灵岩及灵岩寺的幽绝,第二部分叙述游历过程,层次分明。
  1. 文化价值
  • 自然美的追求:姚鼐在文章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崇高追求。
  • 文学风格:作为清代散文代表作之一,《游灵济岩》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后世。

《游灵济岩》不仅是姚鼐的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自然景观的重要资源。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