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寄天游

小隐非无意,清修迥莫群。
园蔬常自摘,瓶粟与人分。
倚竹春江雨,摊书暮岭云。
每逢遥夜月,孤寂更思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焦山寄天游》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朝祖印的一首诗。祖印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隐居生活的清修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焦山寄天游》:

  1. 诗作内容:《焦山寄天游》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情感的诗歌。祖印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纷扰,向往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他在焦山上的生活场景,如采摘园蔬、与僧人共饮、倚竹听雨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隐居生活。

  2. 艺术特色:祖印在《焦山寄天游》中采用了朴素而真挚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感慨和追求。诗中的意象清新脱俗,如“倚竹春江雨”、“摊书暮岭云”等,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

  3.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末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隐退山林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心灵的平静。《焦山寄天游》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焦山寄天游》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传统美学追求。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5. 阅读体验:对于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焦山寄天游》是了解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窗口。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能够带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焦山寄天游》是明代祖印的一首抒情诗歌,其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隐逸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美学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