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非无意,清修迥莫群。
园蔬常自摘,瓶粟与人分。
倚竹春江雨,摊书暮岭云。
每逢遥夜月,孤寂更思君。

焦山寄天游

小隐非无意,清修迥莫群。

园蔬常自摘,瓶粟与人分。

倚竹春江雨,摊书暮岭云。

赏析:

焦山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座名山,山上有许多古迹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焦山寺。这首诗就是作者在焦山游玩时写下的。

首句“小隐非无意”,表明了作者并不是故意隐居,而是被自然美景所吸引,想要远离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小隐”指的是作者隐居的生活方式,而“无意”则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接受和享受,没有刻意为之,只是顺其自然地融入了这个环境。

次句“清修迥莫群”,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隐居生活。这里的“清修”指的是作者的修行生活,他选择了一个远离世俗的地方,远离了喧嚣和纷扰,过着一种清净的生活。而“迥莫群”则表示他的隐居生活与众不同,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他选择了一种独到的生活方式,不随波逐流,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

第三句“园蔬常自摘,瓶粟与人分”,描述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园蔬”指的是他在山上种的蔬菜,而“瓶粟”则是他从山下买来的大米。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食物的选择非常注重,他会选择自己种植的蔬菜,而不是购买市场上的成品,这样的选择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也反映了他的节俭和自律。同时,他将收获的食物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也是一种美德的体现。

第四句“倚竹春江雨,摊书暮岭云”,描绘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另一番景象。这句诗中的“倚竹”指的是作者靠在竹子上休息的场景,而“春江雨”和“暮岭云”则分别描绘了春天和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既有山水之秀美,又有人情之温馨。

最后一句“每逢遥夜月,孤寂更思君”,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这句诗中的“遥夜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而“孤寂”则表达了作者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感到孤独的情绪。然而,在这种孤独中,作者并没有忘记远方的人,他想起了他们,感到思念之情更加强烈。这里的“孤寂”和“思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则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也更加感人肺腑。

这首诗通过对焦山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