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头新水生,白龙祠前风日晴。
梅花作意开自好,柏叶向人殊有情。
南国十年多羽檄,北山此日有柴荆。
杖藜物色总春事,回首江湖眼独明。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鸳鸯湖头新水生,白龙祠前风日晴:在鸳鸯湖头,新湖水生起,白龙祠前,风日晴朗。

梅花作意开自好,柏叶向人殊有情:梅花有意地开放,自己长得最好;柏叶向人,却特别有情。

南国十年多羽檄,北山此日有柴荆:在南方,已经过了十年多的战乱,到处是飞来的书信(即羽檄),而在北方,今日的山林之中,又有柴草遮蔽。

杖藜物色总春事,回首江湖眼独明:拄着拐杖的人,总是看到春天的一切景象,而我回首江湖,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借对杭州风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关心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鸳鸯湖头新水生,白龙祠前风日晴”,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杭州西湖边的风景。鸳鸯湖头,新水生起,白龙祠前,风日晴朗。

颔联“梅花作意开自好,柏叶向人殊有情”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和柏树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和个性。这两句中,梅花与柏叶,一刚一柔,一冷一温,一傲骨,一高节,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颈联“南国十年多羽檄,北山此日有柴荆”两句,诗人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战乱中的南国和宁静的北山进行对比。南国十年来战乱不断,到处是飞来的信函;而北方的山林里,又有柴草遮蔽。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的同情。

尾联“杖藜物色总春事,回首江湖眼独明”两句,诗人通过对杖藜的观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他拄着拐杖,看到了春天的一切美好景色;而他回首江湖,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诗人通过对这两句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疾苦的关心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