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通货兴民利,遂令圜法相更制。
周室曾闻九府开,汉京尽是三官𨽻。
小大品随壮幼差,轻重权蒹子母倍。
从兹鼓铸何代无,五铢半两肉好殊。
不言改撰堪称马,却道能飞始号凫。
我明稽古夸周汉,上林往往襁朽贯。
铜山禁弛盗讵亡,殽杂愈多法滋玩。
尔来民风日偷薄,罔市吴趋行滥恶。
形如榆荚仅有文,堵中綖环已无郭。
三五持来乃当一,百可仅寸万盈索。
博徒争取掷地残,鬻夫手污因风落。
生可使治神可通,赤仄奇文空罢阁。
官视民奸听之便,但遣黄金入私橐。
纤巧轻剽时共珍,木彊厚重将焉托。
君不见珠玉沉埋瓦砾全,镆铘为钝铅刀铦。
申椒久谢充帏后,蟠木翻容万乘先。
古来弃置人同此,何讶区区物亦然。
时钱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时钱谣》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货币制度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金钱的依赖和对财富的追求。
皇甫汸,字子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的文学成就在明代颇为著名。作为一位诗人,皇甫汸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时钱谣》就是他这一文学风格的体现,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金钱和财富崇拜的批判以及对人性中贪婪与虚伪的讽刺。
诗的开头“先王通货兴民利,遂令圜法相更制。”揭示了货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指出古代的货币制度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的财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逐渐被滥用,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接下来的句子“周室曾闻九府开,汉京尽是三官𨽻。”具体描述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王朝——周朝和汉朝的货币制度,以及它们的变化。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货币制度的发展,也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心的堕落。
诗中还提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小大品随壮幼差,轻重权蒹子母倍。”这表明货币的发行量并不固定,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强弱来调整,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普遍存在的,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极度追求。
皇甫汸通过“君不见珠玉沉埋瓦砾全,镆铘为钝铅刀铦。”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失望情绪。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华丽装饰,而在于内在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同时,他也用“申椒久谢充帏后,蟠木翻容万乘先。”来讽刺那些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惜牺牲道德的行为。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和善良的坚守。
《时钱谣》不仅是一首描写货币制度变迁的诗歌,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是明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