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璇公惠药

文园多病日,萧寺客居时。
未得无生理,持方问药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玄公惠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不满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

首句“谢公堂上药,一服愈千人。”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描绘了药物神奇的疗效,使人相信只要有药,就能救活千千万万的人。然而,这不过是诗人巧妙的比喻,意在讽刺那些只知享乐、不顾人民疾苦的权贵们。

第二句“谢令门前柳,春来种者稀。”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这里的柳树原本生长在门前,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但如今却因权贵们的贪婪而变得稀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一景象,正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第三句“谢安笑语后,刘郎去不归。”以历史人物谢安和刘郎为喻,暗示了权贵们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只顾着玩乐和享乐,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种态度,无疑是非常令人反感的。

最后一句“不知门外柳,已作几人攀?”则将矛头直指权贵们自己。他们虽然身处高位,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他们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如今,这些柳树已经不再供人攀折,意味着他们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因此,诗人以“不知”结尾,表达了对权贵们的深深忧虑和不满。

《谢公惠药》通过对一个寓言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权贵们的深刻批评和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