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县斋呈诸僚长

岂是官卑易去留,未能高蹈愧林丘。
公庭积夏常虚讼,弱质逢秋已制裘。
雨带潮声偏傍枕,山连雁影恰当楼。
世途转觉萧疏甚,始信嵇康薄宦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卧县斋呈诸僚长》是施渐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辛酸。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施渐所处的时代,当时官场腐败、社会动荡,许多官员因政治斗争而身陷囹圄,诗人本人也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这种背景下,施渐创作了这首《病卧县斋呈诸僚长》,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失望。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岂是官卑易去留”一句,反映了施渐对于自己地位低微却依然被迫离任的愤慨。他认为自己虽然官位不高,但也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职位,因为官场上的是非往往比个人的进退更重要。这体现了施渐在政治上的清醒和对现实政治环境的深刻理解。

诗歌中的“公庭积夏常虚讼”和“弱质逢秋已制裘”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官场困境时的无助感。在炎热的夏天,他的公务繁忙,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案件;而在秋天,他却因为年老体衰而无法像年轻人一样外出打猎。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艰辛和孤独。

诗歌的结尾“雨带潮声偏傍枕,山连雁影恰当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雨带潮声偏傍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到雨声和潮声时,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山连雁影恰当楼”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仕途的不顺。

《病卧县斋呈诸僚长》不仅是施渐对自己仕途经历的记录,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了解到施渐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