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漕艘一日过,会川近海促轻波。
扬帆但见飞争鸟,荡桨不须织似梭。
立影云连移岸柳,行声风送隔烟萝。
圣朝深惜东南力,鹢首归来孔迩歌。
漕航飞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漕航飞帆》:水运之歌
《漕航飞帆》是明代诗人姚景辂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创作于明朝时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运船只在繁忙的漕运中快速穿梭的画面,体现了古代水上交通的繁忙景象和劳动者的智慧与勇气。
漕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们承载着大量货物穿越河流,如运河等。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千百漕艘一日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漕船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以及在水上运输中的重要作用。而“扬帆但见飞争鸟”,“荡桨不须织似梭”,则形象地描绘了漕船航行时的情景——船员们挥舞着船帆,船只如同鸟儿般争先恐后地向前飞驰,而划桨的动作也显得如此轻松自如。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船只的壮观,还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诗中“立影云连移岸柳”,“行声风送隔烟萝”两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态美的画面之中。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曳,船上传来的桨声伴随着微风飘过,仿佛能听到远处的烟笼雾罩中传来的橹声和波涛声。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一种生动而真实的场景,仿佛可以闻到水汽的味道,感受到船工们的汗水和努力。
诗的最后一句“圣朝深惜东南力,鹢首归来孔迩歌”,则表达了对古代漕运工作的尊重和赞美之情。在这里,“圣朝深惜东南力”指的是朝廷对南方地区水上运输力量的重视和珍惜,而“鹢首归来孔迩歌”则寓意着经过辛勤努力的工作,漕船顺利归来,为人们带来欢乐。这不仅是漕船成功的象征,也是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漕航飞帆》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对古人漕运生活的生动记录,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和历史,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