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坡山堂和段子辛韵

归来偶作看山人,恍惚桃源路未真。
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
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
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桂坡山堂和段子辛韵》是一首出自明人俞泰的诗词。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俞泰,明代诗人,其作品在古代文学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据记载,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1. 作品原文
    归来偶作看山人,恍惚桃源路未真。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
    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

  2. 诗意解析

  • 归来偶作看山人:诗人以归隐者的身份,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恍惚桃源路未真:通过“恍恍惚惚”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 松榻夜寒云透枕:描绘了夜晚山中宁静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的寂寞与清冷。
  • 桂丛光满月为邻:利用桂花的香气和月光的明亮,营造出一个和谐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 笛声谁弄沧洲夕:通过笛声和夕阳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泉味犹甘窦乳春:用泉水的甘甜和春天的气息来形容生活中的简单乐趣。
  • 已办笔床茶灶在:意味着诗人已经准备好在山中度过余生,享受简朴而宁静的生活。
  • 扁舟莫厌日相亲:通过“扁舟”即小船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亲密无间的赞美。
  1. 文化赏析
  • 《安桂坡山堂和段子辛韵》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诗中的意境、意象、语言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安桂坡山堂和段子辛韵》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这首作品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也是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