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偶作看山人,恍惚桃源路未真。
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
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
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
【赏析】
《安桂坡山堂和段子辛韵》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酬和之作,即以“看山人”的身份来写景抒怀;又与对方唱和,故称“和韵”。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明丽、情致高远、格调雅逸。
首联“归来偶作看山人,恍惚桃源路未真”,开篇点题,说明自己回到家乡后,忽然成了一位闲适的看山之人。诗人在此处用了一个典故,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描述了一条通往桃花源的隐秘路径。这里的“桃源”指的是理想中的隐居之地。然而,虽然诗人心中渴望像陶渊明那样找到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隐秘之路,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这条道路并不是真的存在。因此,诗人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追寻这样的生活。
颔联:“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诗人躺在松软的床上,外面是满天的星斗,而月光透过树叶洒在他的枕边。这里使用了“松榻”、“夜寒”、“云透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同时,“桂丛光满”则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盛开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月为邻”则将月亮拟人化,仿佛它在陪伴着诗人度过每一个夜晚。
颈联:“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的自然景观。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那是有人在吹奏一曲优美的曲子。这里的“沧洲”指的是湖中一片开阔的水面,而“笛声”则增添了一丝诗意的浪漫。同时,诗人还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泉水味,这是由于水源丰富且经过过滤后的纯净所致。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这一联是全诗的总结句。诗人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和茶具,准备开始他的写作和品茗之旅。同时,他也提醒朋友不要因为时间紧迫而急于启程,而是要尽情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而“日相亲”则表示希望与朋友共度更多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所处之地的自然景观和他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