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重登阏伯台

喜无风雨到重阳,别恨秋残不尽觞。
昔岁故人多落魄,一时征雁各分行。
高台日暮团林碧,野圃霜寒送菊香。
最是茱萸看不得,支离未许病相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重登阏伯台》是明代诗人侯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1. 作者简介:《九日重登阏伯台》的作者,明朝诗人侯恪,通过其作品可了解到他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在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之前,了解其原文是必要的。例如《九日重登阏伯台》的全文如下:“喜无风雨到重阳,别恨秋残不尽觞。昔岁故人多落魄,一时征雁各分行。高台日暮团林碧,野圃霜寒送菊香。最是茱萸看不得,黄花空忆旧时妆。”
  3. 诗歌注释:为了理解更加深入,了解诗歌中的每个字词意思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团林”指树木丛生之地;“野圃”指的是田野中的菜园子;而“黄花”则指菊花。
  4. 诗歌翻译:为了让外国友人也能欣赏这首诗,将其翻译成英文或其它语言是一种选择。然而,这可能无法全面传达原诗的意境与情感。
  5. 诗歌赏析:赏析是对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美学特征、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评价。例如《九日重登阏伯台》中“昔岁故人多落魄,一时征雁各分行”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6. 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作的意义及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侯恪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他的创作。
  7. 诗歌形式:了解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诗歌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如它是否是古诗词、近体诗还是词,每种形式都有其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

《九日重登阏伯台》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慨的一种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