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晤冯天垂

风雅旧知名,壶觞得共倾。
羡君如野鹤,把袂及春莺。
四座群贤集,高谈晓月清。
相看犹宿昔,不信隔生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晤冯天垂》是明代诗人金是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背景:金是瀛,字天石,松江人,在崇祯时期是一位秀才。他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时代环境:明朝末年,国运衰微,战乱频繁,文人墨客多有感于时局而作诗以抒发情怀,金是瀛亦是如此。
  • 诗歌创作:《喜晤冯天垂》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此诗应在金是瀛晚年或其离世后,作为纪念或怀念友人的一种表达。
  1. 诗歌原文
  • 风雅旧知名,壶觞得共倾。
  • 羡君如野鹤,把袂及春莺。
  • 四座群贤集,高谈晓月清。
  • 相看犹宿昔,不信隔平生。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喜晤冯天垂》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动作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风雅旧知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壶觞得共倾”则展示了他们畅饮交流时的欢乐场景。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羡君如野鹤,把袂及春莺”将冯天垂比作自由自在的野鹤,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文学作品,《喜晤冯天垂》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也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喜晤冯天垂》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展现,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