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独酌

日明鸟自散,而我卧空林。
独对山中酒,时超物外心。
青萝乘野径,芳草澹幽襟。
若问穷通理,应依楚凤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下独酌》是明代诗人林大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林大钦(一五一一年—一五四五年),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人。他在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的乡试中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及第。林大钦曾官至翰林院修撰,但因见权臣跋扈,毅然决定辞官归隐。他与多位文人墨客交游,共同探讨学问,著有《东莆集》留传后世。

  2. 原文节选:《林下独酌》,日明鸟自散,而我卧空林。独对山中酒,时超物外心。青萝乘野径,芳草澹幽襟。若问穷通理,应依楚凤吟。

  3. 作品赏析:《林下独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首句“日明鸟自散”便勾勒出一幅清晨时分鸟儿自由飞翔、日光普照的景致,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自己的处境,“而我卧空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诗中转入对酒的叙述:“独对山中酒,时超物外心。”通过描写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志向。随后,诗人又以“青萝乘野径,芳草澹幽襟。”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清幽脱俗的境界。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若问穷通理,应依楚凤吟。”这句话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哲理,暗示着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效仿,来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林下独酌》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明朝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杰出代表,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