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坐南雍官舍见山亭偶成三首 其三

霜风悽惨岁华深,木落空庭噪暮禽。
犹有翠筠堪志节,岂无碧水可澄心。
浮生迹似漂流梗,造士功惭跃冶金。
草阁卷帘时自遣,孤吟遥对白云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文俊的诗歌《岁暮坐南雍官舍见山亭偶成三首·其三》是一首明代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林文俊: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英,号方斋,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霜风悽惨岁华深,木落空庭噪暮禽。犹有翠筠堪志节,岂无碧水可澄心。浮生迹似漂流梗,造士功惭跃冶金。
  • 翻译:霜风凄冷,岁末的景色显得深沉,树木在秋风中纷纷落下。虽然落叶纷飞,但仍然有坚韧的竹子可以象征人的高洁节操;清澈的碧水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然而,浮沉的生活让人如同漂泊无依的树叶,而学者的贡献也像冶炼金属一样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岁暮坐南雍官舍见山亭偶成三首·其三》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中的风霜、树木和流水,构建出一个充满哲理的画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
  • 语言优美:林文俊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霜风悽惨岁华深”,“木落空庭噪暮禽”,既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萧瑟之感,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 哲理性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提出了对“志节”和“澄心”的思考,暗示了人生应如何面对困境与诱惑,以及学者应有的担当。这种思考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岁暮坐南雍官舍见山亭偶成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之美的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