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川子,归桃川。
朝发凤凰台,夕指鱼凫天。
峨眉山月照沧海,巫峡溪风吹紫烟。
锦城西去桃满川,春风烂漫开欲然,何用窘束坐自煎。
君不见封侯何人曲如钩,道边何人直如弦。
从来矩步难为用,自古红颜多妒妍。
君今弃置勿复道,且向桃川高枕眠。
赤霞潋滟波光泛,看君不异桃源仙。
送阳以道归桃川
介绍
“送阳以道归桃川”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描述景象和情感的诗句。这句诗出自《锦城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豁达。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朝发凤凰台,夕指鱼凫天。
峨眉山月照沧海,巫峡溪风吹紫烟。
锦城西去桃满川,春风烂漫开欲然,
何用窘束坐自煎。
君不见封侯何人曲如钩,
道边何人直如弦。
从来矩步难为用,
自古红颜多妒妍。
君今弃置勿复道,
且向桃川高枕眠。诗歌背景:
《锦城曲》是李白在游历成都时所作。成都,古称锦官城,是唐代著名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李白在这里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体验到了繁华都市的生活。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长安后,来到成都期间所做。这一时期的李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成都周边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诗中的“峨眉山月”、“巫峡溪风”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女性美貌嫉妒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以其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而著称。在《锦城曲》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成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读来既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文学影响:
《锦城曲》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也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展示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送阳以道归桃川”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文学作品,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锦城曲》中的一句。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