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南北叹飘蓬,回首君门亦几重。
胜会琼林三日宴,离愁剑浦五更钟。
子惭处断非苏颂,子去循良继曾恭。
台谏于今多外补,暂时分手复相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宦游南北叹飘蓬,回首君门亦几重。
胜会琼林三日宴,离愁剑浦五更钟。
子惭处断非苏颂,子去循良继曾恭。
台谏于今多外补,暂时分手复相从。
这句话是明代文人陈与郊在万历五年(1577年)写给张伯章的一封信中的开头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兼同年同外补的叶廷玺、黄守正、揭阳廷玺和高安予则等四位朋友的怀念之情。
这封信中提到了“延平别”这个词,它指的是明朝时期的福建延平府(今福建省三明市),而“叶廷玺”、“黄守正”、“揭阳廷玺”和“高安予则”则是信中的收信人,他们是当时科举考试中被选拔为进士的朋友。
陈与郊在信中提到了“时同年同外补”,这意味着他在科举考试中与这些人一起成为了进士或通过了其他同等级别的选拔考试,并且都担任过官职(即“同外补”),但具体担任何种官职则未详细说明。
这封信反映了作者与这些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科举生涯。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窥见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模式以及他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