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闰三月内阁赋

今年春多三十日,送春也觉春归疾。
临风欲赋送春诗,花事阑珊愁阁笔。
东皇别我去难留,夕阳冉冉心悠悠。
绿杨枝上莺声老,芳草渡头香雨收。
抚兹不觉伤怀抱,孤云梦绕闽南道。
高堂添却镜中霜,安得春光镇长好。
回看九陌游冶儿,锦鞍白马轻罗衣。
少年只谓长如此,不问春归春不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春闰三月内阁赋》是明代诗人林瀚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该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结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流逝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今年春多三十日,
    送春也觉春归疾。
    临风欲赋送春诗,
    花事阑珊愁阁笔。
    东皇别我去难留,
    夕阳冉冉心悠悠。
    绿杨枝上莺声老,
    芳草渡头香雨收。
    抚兹不觉伤怀抱,
    孤云梦绕闽南道。
    高堂添却镜中霜,
    安得春光镇长好。
    回看九陌游冶儿,
    锦鞍白马轻罗衣。
    少年只谓长如此,
    不问春归春不归。

  2. 诗歌解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与消逝的哀叹。通过“送春”这一主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年华易逝的惋惜。
  • 情感渲染: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诗中多次使用“愁”、“伤怀”等词汇,如“愁阁笔”、“抚兹不觉伤怀抱”,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意象运用:在诗歌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来增强表达效果。如“绿杨枝上莺声老”和“芳草渡头香雨收”,不仅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但又稍纵即逝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留恋。
  • 语言特色:该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诗句结构紧凑,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创作背景与影响
  • 关于创作背景,由于缺乏直接的历史记录,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推测。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为己任。因此,可以合理推测,《送春闰三月内阁赋》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 从影响角度分析,《送春闰三月内阁赋》作为明代诗人林瀚的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送春闰三月内阁赋》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