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池

远公精舍下,碧沼湛寒泓。
地底兼天净,波心见月明。
桂移银汉湿,珠蕴玉壶清。
坎满流恒止,离虚滉自平。
禅心通观想,野客助吟情。
已喜朝簪掷,应来此濯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来月池》是明朝林鸿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以下是对《来月池》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林鸿,字子羽,明福建福清人,是闽中十才子之首,以其工诗闻名。
  • 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其性格落拓不善仕,未四十年即辞官归隐。
  1. 诗歌原文
  • 林鸿的《来月池》全文如下,“远公精舍下,碧沼湛寒泓。地底兼天净,波心见月明。桂移银汉湿,珠蕴玉壶清。坎满流恒止,离虚滉自平。禅心通观想,野客助吟情。已喜朝簪掷,应来此濯缨。”
  •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场景,通过院外一池水的描写,展现了其平静、清澈的特点。明月夜夜光临水池,与池水相互映衬,水面反射月光所呈现出的景象既有一种空灵的美感,也蕴含着某种哲理意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恒常,以及事物的变化与永恒之间的微妙关系。
  1. 作品赏析
  • 《来月池》通过对院外一池水的描写,展现了其平静、清澈的特点。明月夜夜光临水池,与池水相互映衬,“镜光上下鉴虚盈”生动地写出了水面反射月光所呈现出的景象,既有一种空灵的美感,也蕴含着某种哲理意味,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恒常,以及事物的变化与永恒之间的微妙关系。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述,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用“镜光上下鉴虚盈”这一形象的比喻,将水面反射的月光比作一面镜子,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月光的明亮和美丽,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1. 艺术特色
  • 《来月池》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展现得淋漓尽致。
  • 诗人通过对月亮、池塘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也让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镜光上下鉴虚盈”这一形象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来月池》成为了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来月池》作为明代林鸿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的画卷。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