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凌霄台玩月

福地邻三岛,朋簪盍二难。
逢秋能作赋,见月即同看。
地迥青天近,波澄碧海宽。
流辉初熠熠,载魄正团团。
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
风来金气肃,河泻玉津寒。
捣药深凭兔,吹箫或驾鸾。
沾衣垂露叶,散步倚云峦。
醉饮徒倾倒,神游极汗漫。
自然超世累,何必上天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凌霄台玩月》是明代文学家林鸿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中秋节夜晚在凌霄台赏月的情景。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林鸿,字子羽,福建莆田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见长。林鸿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影响颇深。
  2. 诗歌原文:福地邻三岛,朋簪盍二难。逢秋能作赋,见月即同看。地迥青天近,波澄碧海宽。流辉初熠熠,载魄正团团。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风来金气肃,河泻玉津寒。捣药深凭兔,吹箫或驾鸾。沾衣垂露叶,散步倚云峦。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节夜在凌霄台上观月的场景。诗中的“福地邻三岛”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朋簪盍二难”则暗示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赏月的欢乐之情。诗中“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等句,生动描绘了月光下景物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夜晚之中。最后几句则反映了作者在月光下的遐想和感慨。
  4. 艺术手法:林鸿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桂影浮山殿,珠光射石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月亮的光芒和美丽景色。此外,整首诗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手法,但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
  5.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中秋凌霄台玩月》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
  6. 现代影响:虽然这首古诗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但它的艺术魅力依然不减。在现代社会,许多文人雅士仍然会引用此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永恒的生命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变。

林鸿的《中秋凌霄台玩月》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也是了解明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