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通守归镡上

忆昔招谈日,清吟每自如。
春风花下酒,秋月竹间书。
云阙开贤路,镡津迓使车。
咨询今有便,青眼慰寒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通守归镡上’是明代诗人林鸿所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忆昔招谈日,清吟每自如。
    春风花下酒,秋月竹间书。
    云阙开贤路,镡津迓使车。
    咨询今有便,青眼慰寒居。
    晚,黄堂判笔每生春。
    悬知归去多馀暇,好写清吟为寄频。

  2. 作者简介:林鸿(1459年-1530年),字子羽,号莲社高士、莲社逸民等,福建福清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工诗著称,是闽中十才子之首。林鸿性格落拓不善仕,在年未四十时即辞官归隐。他在洪武初因才能被推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后官至礼部员外郎。林鸿的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也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林鸿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料,他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 林鸿的《送李通守归镡上》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境界。诗中的“春风花下酒”与“秋月竹间书”,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绘。
  • 人文关怀: 林鸿在诗中通过“咨询今有便”、“青眼慰寒居”等句子,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归途的关切。这些诗句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体现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 艺术手法: 林鸿在《送李通守归镡上》中使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表达形式,如对仗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例如,“紫案鸣琴常对晚,黄堂判笔每生春”中的“紫案鸣琴”和“黄堂判笔”,不仅增添了诗句的音乐美,也象征着官场的繁华与文人的清高。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了解《送李通守归镡上》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文化价值。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丰富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 思想内涵:《送李通守归镡上》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送别之作,它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例如,“揽辔咨询出剑津”可能寓意着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智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表达了一种平和、超脱的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对现代人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和心理压力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审美情趣: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林鸿的《送李通守归镡上》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通过欣赏这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还可以促进心灵的成长和自我反思。

林鸿的《送李通守归镡上》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