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雨竹

闭门对山雨,隐几咏琅玕。
滴沥明珠碎,离披翠羽残。
烟中看叶重,风里觉枝寒。
湘女当年泪,于今岂未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雨竹》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明福建福清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雨竹》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情操。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 作者简介:《咏雨竹》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林鸿,字子羽。林鸿生于明朝初期,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洪武年间,这一时期正值明朝初创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仍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咏雨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诗作原文:《咏雨竹》全文如下:“闭门对山雨,隐几咏琅玕。滴沥明珠碎,离披翠羽残。烟中看叶重,风里觉枝寒。湘女当年泪,于今岂未干。”这首诗通过对雨竹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情感寄托。首联“闭门对山雨,隐几咏琅玕”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通过闭门静坐的方式,咏唱着美丽的雨竹。颔联“滴沥明珠碎,离披翠羽残”则用“明珠碎”和“翠羽残”来形容雨珠打落竹子上的情景,形象生动。颈联“烟中看叶重,风里觉枝寒”则进一步通过观察雨后竹林的变化,感受自然界的清新与寒冷。尾联“湘女当年泪,于今岂未干”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咏雨竹》不仅是林鸿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感悟的一种延续。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