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上天竺寺

登舻浮海邑,陟峤访禅天。
经室行山鸟,香厨逗涧泉。
尘踪孤岛外,夜梵一灯前。
幸沐无生话,秋襟自飒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海上天竺寺》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林鸿,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林鸿性格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丰富,尤以五言律诗见长。林鸿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佛教等主题的深刻理解。
  2. 诗歌内容:《题海上天竺寺》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诗句表达了诗人登舻浮海邑、陟峤访禅天的旅途感受以及对于寺庙的赞美之情。诗中“登舻浮海邑,陟峤访禅天”两句描绘了诗人乘船来到海上天竺寺的情景,展现出诗人对未知环境的探索与向往。诗中的“幸沐无生话,秋襟自飒然”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体现了他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林鸿作为闽中十才子的领袖之一在文学上的才华与造诣。
  3. 文学价值:《题海上天竺寺》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融合。首先,从艺术角度来看,林鸿的这首诗运用了平仄和谐、对仗工整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简洁有力的词汇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其次,从思想性来看,诗歌通过对天竺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崇,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悟。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向往。这些特点使得《题海上天竺寺》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代诗歌风貌的重要资料。

林鸿的《题海上天竺寺》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古代诗歌的瑰宝,也因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而被后世读者所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