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石斋先生十首 其六

村酒还堪醉,官舟发未忙。
霜催乌桕赤,山引白云长。
怅望东湖水,应登孺子堂。
如何东汉士,此老善埋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石斋先生十首·其六》是明代林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艺术成就:

  1. 原文内容
  • 村酒还堪醉,官舟发未忙。
  • 霜催乌桕赤,山引白云长。
  • 怅望东湖水,应登孺子堂。
  • 如何东汉士,此老善埋光。
  1. 作者介绍
  • 林光,字缉熙,广东东莞人,成化元年举人。他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后,读之大喜,从中受益良多。中举后,林光从陈献章学习并深受启发。
  1. 作品赏析
  • 意象选择:诗中“霜催乌桕赤”和“山引白云长”等自然景观描绘,不仅展示了秋天的景色,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逝去时代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 语言特点:全诗以平实的语言,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1. 创作背景
  • 林光的这首七言绝句,很可能是在一次与石斋先生的交往中所作。通过诗歌,林光表达了对石斋先生的敬意以及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感慨。
  1. 艺术成就
  • 思想内涵: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学问的深层次理解。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性。
  • 文化价值:作为明朝的作品,《赠石斋先生十首·其六》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

林光的《赠石斋先生十首·其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