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山驻锡云居

满地云山皆幻住,此心若了始为僧。
草茅径仄须扶杖,雾雨堂昏要续灯。
警露鹤鸣穿壁月,弄花猿引挂岩藤。
闭门细究《楞严》旨,镜像年芳未可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宾山驻锡云居》是明代诗人明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宾山驻锡云居》:

  1. 作者简介
  • 诗人生平:明秀,字雪江,号石门子,浙江海盐人。他俗姓王,出家于天宁寺,晚习定于钱塘胜果山。明秀有《雪江集》留世。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宾山驻锡云居》的原文如下:“满地云山皆幻住,此心若了始为僧。草茅径仄须扶杖,雾雨堂昏要续灯。警露鹤鸣穿壁月,弄花猿引挂岩藤。闭门细究《楞严》旨,镜像年芳未可凭。”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以“满地云山皆幻住”开篇,通过“幻住”二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 情感表达:诗人在描述自己修行的场景时,流露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如“草茅径仄须扶杖”,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
  • 哲理探究:最后两句“闭门细究《楞严》旨,镜像年芳未可凭”体现了诗人对于宗教教义的深入探讨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宾山驻锡云居》不仅是一首描写修行场景的诗作,更是明代诗人明秀深邃哲思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