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云山皆幻住,此心若了始为僧。
草茅径仄须扶杖,雾雨堂昏要续灯。
警露鹤鸣穿壁月,弄花猿引挂岩藤。
闭门细究《楞严》旨,镜像年芳未可凭。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满地云山皆幻住”,意指四周的山峦和云雾仿佛是虚幻的景象,常驻不移。这里的“幻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禅意。
- 第二句:“此心若了始为僧”,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达到某种境界或觉悟时,才真正成为僧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深刻理解。
- 第三句:“草茅径仄须扶杖”,描述了在草草丛生的小路旁边,由于地势不平,需要用手杖来辅助行走。这里描绘了一个艰难前行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条件的敏感和对简朴生活的体察。
- 第四句:“雾雨堂昏要续灯”,在雾雨交加的夜晚,堂内昏暗需要点亮灯笼照明。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需要依靠光源的环境,强调了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光亮的重要性。
- 第五句:“警露鹤鸣穿壁月”,描述在深夜,鹤群的叫声穿过墙壁传来,月光也照进了房间。这营造了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第六句:“弄花猿引挂岩藤”,猿猴在玩弄花枝的同时,也在攀爬岩石和藤蔓。这两句诗通过动物的自然行为,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最后一句:“闭门细究《楞严》旨”,表示诗人选择闭门不出,深入研究《楞严经》的教义。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尊重和内心的修炼追求。
《宾山驻锡云居》是一首表达禅宗修行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的日常生活细节,反映出诗人对于简朴生活、自然和谐以及内心修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