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友诗八首 其三 定山庄公昶

定山古通儒,学道希圣贤。
古义与时违,敛息贲田园。
黄花媚幽径,白鸟泳清川。
悠悠青山适,一往三十年。
高罗弗为求,欲致无由缘。
非无济世心,亦有清庙篇。
惜哉用违材,零落成弃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先友诗八首其三定山庄公昶》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之情。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

1. 时代背景

  • 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高度的发展。黄庭坚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兴盛的环境中,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 宋代文人普遍崇尚气节,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达,这种文化传统对黄庭坚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同时,宋代社会的变革也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黄庭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了时代的风貌。

2. 作者经历

  • 黄庭坚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他不仅学识渊博,更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
  • 黄庭坚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展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在仕途上,他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曾遭遇挫折,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刻画在他的诗歌中。
  • 黄庭坚晚年更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的感悟融入诗篇之中,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二、诗歌内容与主题

1. 诗歌原文

  • 《先友诗八首其三定山庄公昶》是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莫作人间别语看,此心安处是吾乡。青山绿水皆长伴,明月清风任往还。世事浮云终易散,人生如梦总难安。不如且醉花间酒,闲听松风唤夜阑。”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生活的态度,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享受自然的美好。

2. 诗歌主旨

  •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表达诗人的超然物外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界的繁华和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 诗人通过描绘青山绿水、明月清风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也是最能让人感到安宁和满足的。
  •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疏离。他不愿意被纷扰的世界所束缚,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由、更加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三、艺术手法与风格

1. 修辞手法

  •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莫作人间别语看”这句话中的“别语”指的是与众不同的话语,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世俗言论的不屑一顾。
  • “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中的“此事”指的是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扰,诗人通过这样的设问,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且将新火试新茶”中的“新火”指的是新烧的柴火,用来烹煮新茶,这里既是一种烹饪方法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

2. 诗歌结构

  • 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快速理解诗意。
  • 诗歌通过平仄的押韵和对仗的工整,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每个字的音调都经过精心搭配,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3. 情感表达

  • 诗人在这首诗中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淡然。他希望找到一个心灵归宿的地方,让心灵得到安宁和满足。
  • 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生如同一场梦,充满了不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诗人渴望在梦中找到一种解脱和安宁。
  • 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而真挚,让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他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黄庭坚的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他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真实体现。《先友诗八首其三定山庄公昶》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意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