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其三

洛阳城北春云稠,洛阳城南伊水流。
伊水泠泠去不返,千山万山明月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宗臣的《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其三》是一首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古诗。这首诗作于宗臣在明朝嘉靖年间,与李攀龙等同为“后七子”之一,他们主张复古文学,反对当时文坛上的浮华风气。

《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其三》通过描写洛阳城北春云稠密、洛阳城南伊水泠泠而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山川的深深眷恋。诗中的“伊水泠泠去不返”形象地描绘了伊水的流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消逝,而“千山万山明月愁”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因分离而产生的忧愁。

宗臣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绘,也展示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主,如《报刘一丈书》中就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显示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使他成为明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其三》不仅是宗臣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明代文人对于友情和人生哲思的一种体现。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宗臣的个人生活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