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散秋声,摇我庭间树。
月寒草露光,山静星河曙。
林鸟相向啼,昆虫纷若语。
美人期不来,幽客徒凝伫。
秋夜期友不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期友不至》是明代诗人陈荐夫的作品,而孟思是明朝大名府浚县人,字叔正,曾为嘉靖举人。《秋夜期友不至》原文如下:
- 原文:
秋宵何沈沈,松阴落寒瓦。
蟋蟀喧中堂,繁虫泣深夜。
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
之子望不来,但恐秋风谢。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深切期盼。诗中“西风散秋声,摇我庭间树”描绘了秋风的声音和树叶在风中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月寒草露光,山静星河曙”则展现了月光、露水和星星的美丽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宁静的感觉。最后两句“美人期不来,幽客徒凝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因友人未至而产生的寂寞感。
《秋夜期友不至》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诗歌,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秋夜期友不至》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更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更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