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湖台殿何年起,绕寺烟波望不穷。
寺里逶迤银汉接,宫前宛转玉河通。
长桥晚落千寻影,高阁晴含万里风。
沧海漫求人世外,蓬莱今在帝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傍湖台殿何年起,绕寺烟波望不穷。
寺里逶迤银汉接,宫前宛转玉河通。
长桥晚落千寻影,高阁晴含万里风。
沧海漫求人世外,蓬莱今在帝城中。
《过海印寺》是明朝孟洋的作品。
《过海印寺》作为明代诗人孟洋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内容与主题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孟洋,字望之,一字有涯,是明朝汝宁府信阳人。他在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并曾担任行人、御史等职,因其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张璁、桂萼等人而被贬为桂林教授。后来他官至大理寺卿。
从作品本身来看,《过海印寺》通过描绘寺庙的宏伟与自然景观的美丽,展现了孟洋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傍湖台殿何年起,绕寺烟波望不穷”便勾勒出了海印寺的地理位置及其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融。接着,“寺里逶迤银汉接,宫前宛转玉河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海印寺内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布局之美。而“长桥晚落千寻影,高阁晴含万里风”则形象地表达了海印寺建筑的雄伟壮观及周围的自然风光。最后一句“沧海漫求人世外,蓬莱今在帝城中”更透露出作者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过海印寺》不仅是孟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