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月图送太学生归省

黄金台上月,照尔忆亲情。
归去供甘旨,春林笋正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竹月图送太学生归省》是明代诗人方孝孺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黄金台上月,照尔忆亲情。
归去供甘旨,春林笋正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如下:

  • 创作背景:《题竹月图送太学生归省》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方孝孺的生平事迹,他是一位因直言进谏而被牵连至死的历史人物。诗中的“黄金台”可能象征着对家乡、亲人或某种理想的追求与思念,而“笋”则可能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成长。
  • 作者介绍: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家族背景深厚,曾祖方信孺是宋濂的学生,因此方孝孺得以学习并继承其学问。

在了解这首诗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历史背景:方孝孺生活在明朝初年,这是一个政治变革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尤其是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的事件,最终导致他全家被杀,成为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忠臣。
  2. 文学价值:作为明初的著名文人,方孝孺的诗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反映时代风貌方面,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3. 思想内涵:方孝孺的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坚持正义和道德准则,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这些品质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他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自然的深情厚意。

《题竹月图送太学生归省》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方孝孺个人经历和思想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孝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