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感怀十七首 其十二

道丧学术敝,士心日汗卑。
跻扳得斗禄,宁使节行堕。
古人安分义,卿相有不为。
栖栖粪土中,困处固其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闲居感怀十七首其十二”是明代方孝孺的作品。方孝孺是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学术上,也在文学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简介: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作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他在学术和政治上都有所建树,尤其以文学见长。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内容上看,可以推测它反映了方孝孺在其生活和学术环境中的感受与思考。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古代士人的安分义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名利追逐的批判,以及对古人清高节操的怀念。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古代人物和当代士人的对比,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1. 文化意义
  • 学术影响:方孝孺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著作《逊志堂集》等,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 历史评价:方孝孺在中国历史上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而受到赞誉。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理念,至今仍被人们所研究和传颂。

“闲居感怀十七首 其十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更是体现了方孝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追求,同时也能领略到诗歌本身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