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鹤楼卷后①

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焉②。
夫黄鹤楼以壮丽称江、湘间③。
当天下盛时,舟车旌盖之来游,考钟鼓,肆管弦,燕会于其上者,踵相接也④。
元末诸侯之相持,武昌莽为盗区,屠伤杀戮至于鸡犬,求尺木寸垣于颓城败垒间而不可得,天下之乱极矣⑤!
及乎真人既一海内,建亲王镇楚,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绝⑥。
盛世之美,殆将稍稍复睹。
余恨不获见之。
而是貌其状甚悉,云涛烟树,咫尺千里,夏口、汉阳,苍苍如目睫⑦。
展卷而卧阅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洞庭、彭蠡之上,而与李白、崔颢辈同游也。
今四方日就治平,而江、湘尤予所愿游者。
他日苟或一登,为之赋咏,以追踪于古之作者,或者其始诸此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黄鹤楼卷后》是一首描绘黄鹤楼壮丽景色的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本书:

  1. 作者简介:黄鹤楼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一座著名的建筑,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2. 文学特色:在写景上,书中融合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和黄鹤楼的近景,以及远眺黄鹤楼的远景,展现出了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同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3. 文化意义:《书黄鹤楼卷后》不仅是一篇描写黄鹤楼美景的文学作品,更通过黄鹤楼这一历史名胜,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4. 艺术手法: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黄鹤楼壮丽的自然景观,又通过黄鹤一去不复返等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使得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为丰富和深沉。
  5. 影响评价: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书黄鹤楼卷后》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其艺术成就也被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书黄鹤楼卷后》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黄鹤楼的美丽风景,还通过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对时代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