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歌

幅员率土,惟王之疆。
天子命我,阅彼朔方。
朔方正漠漠,河水偏汤汤。
猕猴愁绝峤,特地陵穹苍。
西望川底,东望咸阳。
北指黄甫,南眺甘凉。
原隰自寥廓,霸气常昂藏。
炎汉开基入图版,偏遣官田置恒产。
七桥九坝,稻花肥,浮白沉糟照青眼。
渡江失却麒麟符,伊洛割裂争五胡。
铁弗小儿恣骄虐,负隅窃据傍雄图。
蒸土筑墙锥不入,统万城边白骨枯。
白骨枯,勃勃死,赫连亡,拓跋起。
没羽射鹤竟何如,卜骨烧羊总徒耳。
吴张号川真幺魔,韩范经略看敝屣。
作鸽冲飞飞上天,组练仆姑哀好水。
堂堂四叶朝诸侯,忍向降夷称父子。
从此名山接大荒,李家渠畔露瀼瀼。
岂无城社同羌僰,从有衣冠似夜郎。
六百年来一翻掌,八千里外通朝享。
熊罴列队共扬旌,犬羊编户齐稽颡。
瑞崖佩珰登仙坛,琼枝鹦鹉巢青鸾。
赤木崔嵬长瑶草,莎萝汗漫浮紫澜。
积雪泠泠见堆土,乔松谡谡鸣层峦。
遥想匡庐峨眉太室九峰形胜相上下,噫嘻贺兰山兮非复昔日之贺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兰山歌》是明代诗人周弘礿的作品,选自《万历朔方新志》。这首诗不仅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贺兰山歌》通过描绘贺兰山的壮阔景象和边疆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明朝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诗中“原隰目寥廓,霸气常昂藏”等句,不仅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和谐的期望。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贺兰山歌》是明代诗歌的一个缩影。它不仅继承了前代文人的现实主义传统,还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例如,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文学手法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贺兰山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明代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的边疆政策、社会风俗以及人文精神,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