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谒象山先生祠 其二

斯道昭然实在公,考亭当代亦儒宗。
可怜一日鹅湖辩,易简支离竟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 其二》是明代方献夫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方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学者称西樵先生,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嘉靖时进为少詹事,累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后连被弹劾,引疾归。卒谥文襄。精于易学,解《易》朱熹所定的古经本,而多取邵雍之说,以象数为主,兼采程颐《伊川易传》、朱熹《周易本义》。其说简明醇切,图像尤极精到,并深辩爻辞非周公所作。

  2. 诗词原文:斯道昭然实在公,考亭当代亦儒宗。可怜一日鹅湖辩,易简支离竟不同。

  3. 诗词赏析:《贵溪谒象山先生祠·其二》是方献夫对其家乡及先贤的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先贤的敬仰,以及对学术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斯道昭然”的描述,展现了其对先贤的崇敬之情;通过“考亭当代亦儒宗”,表达了自己作为当代儒生的责任和担当。然而,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一种遗憾,即在鹅湖辩论中,易学理论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支离破碎的局面。这一部分反映了方献夫对当时学术界争论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学术传承和统一的看法。

《贵溪谒象山先生祠·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先贤敬仰之情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当时的学术风气和思想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