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昭然实在公,考亭当代亦儒宗。
可怜一日鹅湖辩,易简支离竟不同。
【注释】
贵溪:今江西贵溪县。谒:拜谒。象山先生祠:指陆象山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的儿子。朱熹曾拜谒其祠并作诗赞扬。考亭:今江西上饶市玉山县一带,是陆象山的讲学之所。儒宗:儒学的正宗。鹅湖辩:指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与朱熹的论辩。易简支离:指陆九渊“心即理”之说,与朱熹“理在气先”之说相异。【赏析】
朱熹在淳熙二年(1175年)十月到十二月间曾两度访问贵溪陆象山的祠堂。第一次是在十一月初,他写下了《题陆象山祠堂》一诗,赞扬陆象山是儒学的正宗,是当代的儒宗;第二次则是写这首诗时,他在陆象山祠中见到陆象山和弟弟陆九龄。
首联“斯道昭然实在公,考亭当代亦儒宗。”说陆象山是儒学的正宗,是当代的儒宗。陆象山是陆氏父子中最有学问、最有思想、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人,陆游称他为“东南学者”,陈亮称他是“吾门之龙象”。陆九渊也认为他是“天下一人而已”。
第二联“可怜一日鹅湖辩,易简支离竟不同。”说一次鹅湖论辩,陆象山与朱熹的观点竟然完全不同。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朱熹则认为“理在气先”,认为“未有此事,先有其理”。
这首诗对陆九渊和朱熹两人进行了评价,既肯定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又指出两人的学说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