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宾
诗句解析与译文 林居 注释1:林居 - 描述一个人住在树林中的生活状态,可能暗示了隐居或者远离喧嚣。 梅雨初晴䆉稏天 注释2:梅雨 - 指中国南方梅子成熟时开始的连续降雨,这种雨通常湿润且持续时间较长。 注释3:䆉稏天 - 形容天气转晴后的景象,䆉稏(一种竹)天则是指晴朗的天空。 偶行树下听新蝉 注释4:偶行 - 偶然行走,表示诗人不常做此事。 注释5:新蝉 -
种圃 种植树木在青门里,东陵旧迹已消失。 空荡的堂中燕筑巢,僻巷少有人行。 风雨将至愁暮色,莺歌花语忆旧春。 长镵听尽苦调曲,叹息百年身未老。 注释: - 青门里:古代长安城的一个城门名,这里指代京城。 - 东陵:古地名,这里泛指墓地。 - 乳燕:筑巢的燕子。 - 苦调:凄楚哀怨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种树和感慨时光流逝的小诗。诗人种树于青门里,但东陵的遗迹已经不复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特色和技巧手法及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主旨,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机中人”指织布机上的梭子,这里比喻女子;“何必问缣素”
诗句解释: 1. 入山 - 进入山林,开始描绘山林景象。 2. 缘山曲水洄 - 沿着弯曲的山路行走在溪流旁。 3. 入谷盘山绕 - 进入山谷,环绕着山脉。 4. 前村鸡犬鸣 - 前面的村庄里,鸡和狗的叫声此起彼伏。 5. 渐入人家道 - 慢慢地走进村庄,道路变得宽敞。 6. 处处艺桑麻 - 到处都是种植桑树和麻的地方。 7. 家家悬桔槔 - 每家每户都挂着桔槔,这是一种用来灌溉的工具。 8.
【注释】 莲叶:莲蓬叶子。 田田:形容荷叶茂密。何人不采莲:谁人不在荷塘中采摘莲蓬。 偶然逢并蒂:恰巧遇到两朵莲花紧挨着。 双泪寄君前:眼泪落在你面前的手上,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莲为喻,借景抒情,表达了女子对远行在外、不得回家的恋人的深情思念。 “莲叶出田田,何人不采莲。”诗人用莲叶来比喻荷叶,形象地描绘出荷塘的美丽景象
周应宾,字嘉甫,是明代浙江鄞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高位退休的多个阶段,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有所建树,也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周应宾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之后被选为庶吉士并进入翰林院。他在翰林院期间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并曾担任南京翰林院的右谕德等职位。其职务期间
周应宾,字嘉甫,是明代浙江鄞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高位退休的多个阶段,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有所建树,也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周应宾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之后被选为庶吉士并进入翰林院。他在翰林院期间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并曾担任南京翰林院的右谕德等职位。其职务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