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深处卜幽栖,不减夔州旧瀼西。
寒雨渡头孤艇没,夕阳江上远山低。
养驯白鸭当门浴,种就黄芦与屋齐。
未识东山歌舞地,祇将尊酒对山妻。
西洲和时鸣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洲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南朝民歌,由明苏州府昆山人陈时举创作,字时举,号矫亭。他于正德三年中进士,嘉靖初年参与大礼议,因张璁的建议而官至南京太仆卿。该诗以其独特的设想和手法,被誉为“言情之绝唱”,被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誉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
《西洲曲》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经历息息相关。陈时举出身名门望族,后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员。然而,其仕途并不顺遂。据传,在嘉靖初年的政治风波中,陈时举因支持张璁的提议而受到排挤,最终官至南京太仆卿。这段历史可能影响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在诗歌内容方面,《西洲曲》以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怀念为主题。它以梅树、江水、夕阳等自然景观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诗中的女子在梅花盛开的时节来到西洲,折下一枝带情寄往江北的男子,以此表达她对他深切思念的情感。整首诗的结构精巧,基本遵循四句一韵的格式,通过季节变化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时间的流逝。这种巧妙的构思和造景,使得全诗充满了回环婉转之美。
《西洲曲》不仅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艺术精湛、构思巧妙且情感深邃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