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寒冬冬至节,日夕北风何凛冽。
同云布地卷茆村,悲号中夜枯桑折。
五更风止天未明,半空淅沥雨作雪。
长涂一望高下平,鸡鸣门外无车辙。
披裘骑马行雪中,以手执鞭冷如铁。
男儿他乡自苦卒,安居那得成豪杰。
荒田不种少人烟,野河冰合桥梁绝。
驰驱百里始还家,入门夜暗灯将灭。
道路风尘阻且长,相逢气结不能说。
亲戚家人皆笑余,年年岁岁长离别。
从冶父道中还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冶父道中还家》是清代诗人方以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寒冬冬至节途中所遇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恋和对人生苦痛的感慨。
诗的第一部分“作客寒冬冬至节”开篇即点明时节背景,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凛冽的基调。紧接着第二句“日夕北风何凛冽”,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寒风刺骨的感受,增强了诗歌的直观冲击力。第三、四句“同云布地卷茆村,悲号中夜枯桑折”,描绘了天气恶劣下的景象,以及这种环境下人们生活的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苦和人民的苦难生活状态。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也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矛盾。最后三句“五更风止天未明,半空淅沥雨作雪”,通过描写黎明前的风雨交加,以及随后的雪景,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从冶父道中还家》作为方以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艺术再现,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