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怡山春和楼

路断平桥己廿冬,登楼频梦昔遗踪。
江云绕栋经时薄,山色回春到处浓。
入户再看新垒燕,隔溪还荫旧栽松。
晨昏试扣长生诀,门对高谈得易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怡山春和楼》是明朝诗人周伦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貌,也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周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表达。
  2. 原文内容:诗中“路断平桥己廿冬,登楼频梦昔遗踪”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独自踏上破败的桥梁,心中不禁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江云绕栋经时薄,山色回春到处浓”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江景与山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3.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使用意象、拟人等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自然之中。同时,诗句之间紧密相连,层层推进,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衬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情感表达: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追求。诗中的“登楼频梦昔遗踪”一句,更是透露出作者对于过去的留恋与不舍。
  5. 文化价值:作为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文学作品,《郑怡山春和楼》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当时社会风情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资料。

《郑怡山春和楼》作为明代著名诗人周伦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