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伦
【译文】 还记得我们在曲江边,那时你骑着马我牵着缰绳。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两鬓斑白,我们都已老去。如今我们官位相近,想起当初离别时,你我相约,在荆门、吴地长久思念。你不要嫌云树隔断,书信往来,塞鸿飞来。 【注释】 ①长安逸辔:指骑马时从容自得。逸,安闲;辔,马嚼子。 ②浮沉忽廿载:浮沉,比喻世事的变迁。廿载,二十年。 ③秦晋:泛指夫妻或男女朋友。相传春秋时晋献公将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
【注释】 杨州:地名,在今江苏扬州一带。 巳二月:已时(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 寒色带萧森:寒气逼人,草木萧瑟。 太无赖:非常顽皮,不让人。 禁:经受不住。 驿船:驿站中的船只,供人中途休息或过夜用。 迢递:辽远遥远。 云天雁字沈(yīn):形容江上雾气弥漫,大雁排成的队形仿佛是书信的字迹。沈,同“沉”,指大雁的排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人于旅途中偶遇寒雨,触景生情,即兴咏叹
诗句释义和赏析 1. 独酌:独自饮酒,表示诗人的孤独与自我反省。 2. 雅歌回泛想,浅酌对芳辰:通过“雅歌”联想到高雅的歌声(可能指古风歌曲),表达一种怀旧或回忆的情感。而“浅酌对芳辰”则描绘了在美好的春日时光中,与好友共享美酒的情景。 3. 三晋巡行地,中朝献纳臣:这里的“三晋”指的是山西地区,古代常以“三晋”来指代地方;“中朝献纳臣”可能是指诗人在朝廷中的一些职务或贡献
雁 自入晋阳道,关河秋欲过。 树疏云影薄,月满夜光多。 声切邻家杵,寒侵客袂罗。 西风南去雁,为落玉山阿。 译文: 雁群自从进入晋阳道后,关河的秋天就要过去了。 树林稀疏,天边的云影显得很薄,月光洒满了夜晚的天空。 雁鸣声在敲击着邻居家的捣衣石,阵阵寒气侵袭着我的衣袖。 西风中的南飞大雁,最终将栖息在玉山的那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
【注释】 送叶判府尚原东还二首其一: “亲朋故乡至,秋到忽东归。” 亲朋,指同乡或熟人。故乡,指家乡。秋到,秋天到来。忽,突然。东归,指叶判官回东边的故乡。 “晓漏催征马,凉飙透客衣。” 晓漏:即夜漏,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催:催促。征马:出征时所乘的马。凉飙:秋风。透:穿过。 “分离欢未洽,登览兴多违。” 分离欢,指分别时的欢愉。洽:愉快。登览:游览、眺望。兴:兴致。 “锁钥西关寄,虚瞻皂盖飞
【注释】 奉怀:向某人表达思念之情。少司徒郑公:指唐代名相郑余庆,曾官少司徒。鸣驺:古代的一种装饰着铃铎的马车,这里形容车马声很响。西台:指宰相府署,在长安城西。价:价值、地位。来时重:以前来时地位很高。名多去后闻:以前名声大,现在名声就小了。瀛水:今河南洛阳市境内的洛河支流。曾复眷河汾:指郑余庆以前还曾经怀念过黄河以北的地区。 译文 清晨我驾着装饰着铃铎的马车启程出发,到西台去见您却看不到。
酬宋张二侍御王官谷之作西晋中条胜,王官谷最幽。向来期共到,何意阻同游。 玉版传新调,银钩慰老眸。倚阑贪想像,云树霍山稠。 注释: 1. 西晋中条胜:在晋朝时期,中条山上的风景非常美丽,被誉为胜景。 2. 王官谷最幽:这里的王官谷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山谷,被形容为最幽静的地方。 3. 向来期共到:以前曾经约定一起到这里来游玩。 4. 何意阻同游:为什么这次会阻止我们一起来游玩? 5. 玉版传新调
江路烽烟接,山城柝堠明。 地中龙虎气,天外鼓鼙声。 冀北巳传跸,淮南未寝兵。 书生惭战略,叨首亚夫营。 诗句释义 1. 江路烽烟接:描述从江边到道路的连绵烽烟,象征战争或紧张的局面。 2. 山城柝堠明:山城中更站的警钟(柝)响动,表明警戒和安全。 3. 地中龙虎气:暗示地方有强大的力量或能量,可能指地理或文化的重要性。 4. 天外鼓鼙声:天边的战鼓声,象征着远大的目标或雄心壮志。 5.
诗句释义 1. 锦衣南跃马,万里岭云长。 - 解释: 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徐锦衣骑着马匹,在南方的山路上奔跑。“万里”强调了路途的遥远与壮阔,“岭云长”则形容山间的云雾缭绕,增添了旅途的神秘感。 2. 三月离京国,中途是故乡。 - 解释: 诗人从京都出发,到中途时感到回到了故乡。这种情感的转变可能源于对故乡深厚的感情或是对京都生活的不舍。 3. 龙光金节重,剑气铁衣凉。 - 解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主旨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存在的细微差别,最后对号入座作出选择。此题的B项,“桐水”应为“桐江”,这是长江在江西省境内的主要支流;C项,“湘云入梦长”中的“湘云”指代的是薛允頫的妻子李氏。 【答案】 ①长安秋雨过,堤柳带风霜:长安秋雨过后,堤上柳树被风吹得带着寒意。 ②桐水辞家近,湘云入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