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节。
石头城上深更月。
深更月。
眼前荆棘,当时宫阙。
梦回桃叶灯明灭。
谱传玉树声消歇。
声消歇。
满街惟有,胡笳悲切。
忆秦娥 月夜忆金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月夜忆金陵》是明代毛莹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的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毛莹,字湛光,一字休文,明苏州府吴江县人,初名培徵。他是一位诸生出身,入清后隐居不出,在禊湖间与友人共作社。毛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其诗词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词的创作背景:《忆秦娥·月夜忆金陵》创作于清秋节,当时月亮高悬,石头城上的月光尤为明亮。词人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回忆起金陵(今南京)的往昔辉煌和现在的萧条,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这首词不仅是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问。
作品赏析:词中通过“深更月”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作者用“眼前荆棘,当时宫阙”来对比现实的荒凉与过去的繁华,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词中的“梦回桃叶灯明灭”和“胡笳悲切”等描绘,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凉和孤独感。
写作技巧分析:《忆秦娥·月夜忆金陵》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手法,如借景抒情、比兴寄托等。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此外,词中的反复咏叹手法也使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
《忆秦娥·月夜忆金陵》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古典诗词。通过对词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