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招隐君祠壁

荒亭云落落,沙竹雨绵绵。
汉诏无今日,焦峰自昔年。
山僧供祭酒,天子赐江田。
踏尽寒莎路,疏钟破暝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招隐君祠壁》是明代诗人周从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荒亭云落落,沙竹雨绵绵。
    汉诏无今日,焦峰自昔年。
    山僧供祭酒,天子赐江田。
    踏尽寒莎路,疏钟破暝烟。

  2. 诗歌赏析

  • 荒亭与沙竹:诗句“荒亭云落落”与“沙竹雨绵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古时环境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 历史的回响:“汉诏无今日,焦峰自昔年”两句,诗人通过对“汉诏”与“焦峰”的提及,暗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事件,体现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历史的追溯。
  • 政治与宗教:“山僧供祭酒,天子赐江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帝王的恩泽与宗教仪式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
  • 旅途与孤独:“踏尽寒莎路,疏钟破暝烟”表达了一种孤独旅行者的形象,通过描述跋涉在寒沙路上的艰辛,以及对黄昏时分钟声的聆听,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考。
  1. 创作背景
  • 历史与文化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频繁,且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厚。周从龙作为明代的诗人,其作品多受当时文化氛围的熏陶。
  • 个人经历:周从龙可能经历了某种人生变故或是游历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促使他创作了这首带有感怀与自省意味的诗作。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传统诗歌技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汉诏无今日,焦峰自昔年”通过时间的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感。
  • 情感表达: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影响与评价
  • 历代评价:《题招隐君祠壁》在历代文评中得到了一定的评价,如清代学者沈德潜就曾称赞其“意远语精”,可见其在当时已有较高的文学地位。
  • 后世影响:该诗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创作,也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学与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题招隐君祠壁》不仅是明代诗人周从龙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跨越时空,至今仍能给现代人带来启示和感悟。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人们而言,这首诗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