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七夕

玉树香浮,金波彩泛,细风轻送云行。
桥边乌鹊,千古说多情。
何事欢娱易散,空怊怅、玉镜银屏。
堪怜处,年年芳草,青黛锁秋横。
盈盈。
增怅望、更更漏点,处处鸡声。
看疏星渐晓,珠露飞英。
肠断鲛绡帕上,休回首、枉自魂惊。
还须问,长河渺渺,流向几时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七夕”是南宋词人赵长卿创作的一首词,描写的是七夕节的浪漫氛围和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下面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 创作背景: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赵长卿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这首《满庭芳·七夕》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词中通过描绘七夕节的美丽景致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达了词人与自然、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满庭芳·七夕》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词作。词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象和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喜悦情绪。同时,整首词在结构上严谨,音韵上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点
  • 主题思想:《满庭芳·七夕》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赞美爱情和自然之美。通过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牛郎织女的故事则成为了词人表达爱情理想的象征。
  • 艺术特点:该词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传统的诗词形式,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词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意蕴。例如,“星桥外、香霭霏霏”一句,不仅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景象,还寓意着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神圣与纯洁。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文化意义:这首词不仅是宋代文人对于爱情和自然美的赞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节传说的重要体现。它通过对七夕节的描述,加深了读者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影响:赵长卿作为南宋时期的词人,其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满庭芳·七夕》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

《满庭芳·七夕》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更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古人对爱情和自然的热爱及追求,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