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月,景墅最凄然。
风雪可堪疏影照,婵娟偏惹冷香怜。
罗袖掩金钿。
清漏永,玉露湿馀烟。
一片薄疑霜满地,千河迷漫冻无边。
灯火酒多缘。
忆江南 其一 冬景八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江南 冬景八阕》是明代诗人沈宜修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忆江南·冬景八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至今仍被读者所传颂。
诗中的“冬暮雨”描写了冬日黄昏时分的细雨,其声音仿佛能滴入空阶,给人以幽远而细腻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现象的美,还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体验。接着,“河畔草”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河畔草地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荒凉和凄迷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在“花落尽,栏外晓烟空”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清晨花瓣飘落、烟雾缭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此外,诗中还有“风陡峭,透户更穿屏”等句子,通过对风声和声响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冷清和孤寂的气氛。最后,“拾翠芳洲人寂寂”一句,通过描述在芳洲上无人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孤寂感。
《忆江南·冬景八阕》不仅是一首描写四季变化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哲理诗。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