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日鱼鳞水,烘人卵色天。
久晴贪谷雨,新火活茶烟。
夜读偕儿塾,春耕老墓田。
浪游频计左,益悟杜门贤。
谷雨日抵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谷雨日抵家》是明代诗人沈德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沈德符,字景倩,一字虎臣。他出生于浙江嘉兴,是明朝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历史学者和作家。沈德符不仅在历史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还撰写了《万历野获编》等作品,广泛涉及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
诗歌原文:
衬日鱼鳞水,烘人卵色天。
久晴贪谷雨,新火活茶烟。
夜读偕儿塾,春耕老墓田。
浪游频计左,益悟杜门贤。主题内容: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谷雨节气期间的自然景象和农耕活动。诗中通过“衬日鱼鳞水”和“烘人卵色天”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季天气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在春末的清新与活力。接下来的诗句则具体描述了农民们在谷雨节气后开始忙碌的农事活动。例如,“夜读偕儿塾”反映了家庭温馨的生活场景;“春耕老墓田”则展示了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和对收成的期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即在不断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也应该领悟到谦逊与智慧的价值。
创作背景:沈德符的《谷雨日抵家》创作于明万历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丰富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外,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
《谷雨日抵家》不仅是一首反映明代社会风貌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